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恐龙无处不在编者梦在他乡班级姓名评价目标定向
1.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科学观点
2.把握“恐龙无处不在印证大陆漂移假说的说明顺序和方法个体学习一.课前“个体学习”
1.走进作者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8岁那年,就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在1941年的《理智》第一次提出了著名“机器人三原则”,1942年开始创作《基地三部曲》(1966年获雨果奖),1972年科幻小说《神仙们自由》获当年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已300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泰斗
2.请给下面的词语注音骨骼(d U)漂移仿e K)地壳(%Ko)深渊a ft)岛屿(乡1)两栖(”)•••••・••・•
3.解释下面的词语遗骸遗留下来的骨骸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弯曲的过程
4.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二.课上“个体学习”二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在南极及其他大陆上都发现了恐龙化石,作者首先想到了什么?明确恐龙化石无处不在
2.恐龙能在今天南极地区生存吗?为什么?作者经过分析思考得出了什么答案?明确不能,因为南极地区非常寒冷,而恐龙不适应寒冷的气候,恐龙的生活环境需要的温度是32度左右,得出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
3.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明确生物学(恐龙)一一地质学(板块理论)道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4.你能描绘一下“板块构造理论”吗?明确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
2.25亿年前形成,早期恐龙在那时己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生活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这些大陆经过不断地漂移,逐渐形成了今天大陆的样子这些大陆在分离时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所以今天在地球的各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
5.为了说明清楚对象,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答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6.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文中语句)明确
①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打比方)
②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列数字)
③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儿个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举例子)
7.“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
2.25亿年前形成的”中“大约”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明确不能删除“大约”表示推测,因为所推测的年代久远,不能用确定的数字,如果去掉,就是一个很准确的数字了,与事实不符,用“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同伴互导组内对标有“?”之处作交流,对有不同见解之处用“★”标出教师解难
1.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提出标有的疑问之处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之处(主要由学生交流解决,老师点拨指导)练习检测
1.自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总分总)答第一部分(D提出观点一一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第二部分(2—14)用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说明“板块构造”理论第三部分
(15)总结说明南极恐龙化石的发展是“板块构造”理论的有力证据
2.“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南极生物的命运同其他同类作比较,生动地强调了极地的寒冷,突出表达了地壳运动带来的巨大变迁课外学习
1.阅读“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有什么作用?答属于议论,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2.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中“漂移”和“迁移”能否互换?答“漂移”和“迁移”不能互换“漂移”是指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方而另换地点如果互换,就不能正确表达其意,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