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内容:
控制器P、I、D项的选择在实际过程控制中,为使现场过程值在较理想的时间内跟定SP值,如何确定选用何种控制或控制组合来满足现场控制的需要显得十分重要根据前面的对PID算法的分析,下面将常用的各种控制规律的控制特点简单归纳一下
1、比例控制规律P:采用P控制规律能较快地克服扰动的影响,它的作用于输出值较快,但不能很好稳定在一个理想的数值,不良的结果是虽较能有效的克服扰动的影响,但有余差出现它适用于控制通道滞后较小、负荷变化不大、控制要求不高、被控参数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有余差的场合如金彪公用工程部下设的水泵房冷、热水池水位控制;油泵房中间油罐油位控制等
2、比例积分控制规律PI在工程中比例积分控制规律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规律积分能在比例的基础上消除余差,它适用于控制通道滞后较小、负荷变化不大、被控参数不允许有余差的场合如在主线窑头重油换向室中F1401到F1419号枪的重油流量控制系统;油泵房供油管流量控制系统;退火窑各区温度调节系统等
3、比例微分控制规律PD微分具有超前作用,对于具有容量滞后的控制通道,引入微分参与控制,在微分项设置得当的情况下,对于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有着显著效果因此,对于控制通道的时间常数或容量滞后较大的场合,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减小动态偏差等可选用比例微分控制规律如加热型温度控制、成分控制需要说明一点,对于那些纯滞后较大的区域里,微分项是无能为力,而在测量信号有噪声或周期性振动的系统,则也不宜采用微分控制如大窑玻璃液位的控制
4、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PIDPID控制规律是一种较理想的控制规律,它在比例的基础上引入积分,可以消除余差,再加入微分作用,又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它适用于控制通道时间常数或容量滞后较大、控制要求较高的场合如温度控制、成分控制等鉴于D规律的作用,我们还必须了解时间滞后的概念,时间滞后包括容量滞后与纯滞后其中容量滞后通常又包括测量滞后和传送滞后测量滞后是检测元件在检测时需要建立一种平衡,如热电偶、热电阻、压力等响应较慢产生的一种滞后而传送滞后则是在传感器、变送器、执行机构等设备产生的一种控制滞后纯滞后是相对与测量滞后的,在工业上,大多的纯滞后是由于物料传输所致,如大窑玻璃液位,在投料机动作到核子液位仪检测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总之,控制规律的选用要根据过程特性和工艺要求来选取,决不是说PID控制规律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不分场合都采用是不明智的如果这样做,只会给其它工作增加复杂性,并给参数整定带来困难当采用PID控制器还达不到工艺要求,则需要考虑其它的控制方案如串级控制、前馈控制、大滞后控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