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23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探索宇宙欢迎来到《探索宇宙》课程,这是一段关于星空、行星和遥远星系的奇妙旅程在这个系列课程中,我们将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探索从我们的太阳系到遥远的河外星系的各种天体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夜空中的星座,了解行星的特性,探索银河系的结构,并且回顾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历程希望通过这门课程,激发你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我们一起仰望星空,开始这段穿越时间和空间的旅程吧学习目标1基础知识掌握2天文观测能力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包括星座、恒星、行星等天体的特性能掌握基本的星空观测方法,能够使用简单的天文设备进行观测够识别主要星座和重要天体,理解四季星空的变化规律了解如何利用北极星和北斗七星定位,掌握识别行星的技巧3宇宙探索认知4科学思维培养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历程,认识现代天文学的主要成就理培养对自然现象的科学思考能力,能够用天文学知识解释日常观解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贡献,以及未来宇宙探索的方向和挑战察到的天象发展对宇宙探索的持续兴趣,形成科学的宇宙观什么是宇宙?定义与范围宇宙的组成宇宙的结构宇宙是指包含一切物质、能量、空间和宇宙主要由普通物质(占
4.9%)、暗物宇宙的基本结构从小到大依次为行星时间的整体,它包括所有的恒星、行星质(占
26.8%)和暗能量(占
68.3%)组及其卫星、恒星系统、星云、星团、星、星系以及星系间的物质和能量现代成普通物质是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物系、星系团、超星系团,最后是宇宙大科学认为,宇宙始于约138亿年前的大爆质,包括恒星、行星和星际气体;而暗尺度结构这种层级结构反映了宇宙物炸,并且一直在不断膨胀物质和暗能量虽然占宇宙的大部分,但质在引力作用下的组织方式我们尚未能直接观测到它们星座的由来1古代文明的贡献远古时期,巴比伦人、埃及人和中国人独立发展出了自己的星座系统他们观察到星星的位置和季节变化密切相关,于是将星空划分为不同区域,用于农业活动指导和航海导航希腊罗马神话影响2现代西方星座主要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文明希腊人将星空中的星星连成图案,并与他们的神话传说联系起来,如大熊座、猎户座、天鹰座等托勒密在《天文学大成》中记录了48个星座,奠定了西方星座的基础现代星座的确立316世纪后,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天文学家开始观测南半球星空,新增了许多星座1922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将全天划分为88个星座,并确定了它们的精确边界,形成了现代星座体系中国星象文化4中国古代将星空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与西方星座系统有所不同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二十八宿则按东西南北四方分为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四象,每象七宿,用于历法和占卜著名星座介绍猎户座天蝎座天鹅座猎户座是冬季夜空中最显眼的星座之一,天蝎座是夏季夜空中醒目的星座,其形状天鹅座也被称为北十字,因其主要恒星由三颗排成一线的亮星(猎户腰带)和四酷似蝎子,红色的心宿二(安塔瑞斯)是排列形成十字形状天鹅座的主星天津四颗组成四边形的亮星构成猎户座包含著其最亮的恒星,被称为蝎心天蝎座尾是一颗明亮的蓝白色恒星,代表天鹅的尾名的猎户座大星云M42,这是一个巨大的部的星星排列成弯曲的形状,象征蝎子的部,而十字的横梁则代表天鹅展开的翅膀恒星诞生地,肉眼可见在中国古代天文尾巴和毒刺在中国古代星象中,这一区天鹅座位于银河带上,包含许多美丽的中,这一区域被称为参宿域主要属于心宿和尾宿星云和星团北斗七星与北极星北斗七星的组成北斗七星是大熊座中最明亮的七颗恒星,形状酷似舀水的勺子这七颗星从勺柄到勺口依次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构成斗柄)以及玉衡、开阳、摇光(构成斗斗)北斗七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被视为时间和方向的指示器指向北极星的方法通过北斗七星可以轻松找到北极星只需沿着勺子的外缘(天枢和天璇连线)向外延伸约5倍的距离,就能找到一颗不太明亮但孤立的恒星,这就是北极星这种寻找方法在古代航海和夜间旅行中非常重要北极星的特点北极星(学名波拉里斯)是小熊座中最亮的恒星,它位于地球北极的延长线上,因此在北半球看来几乎固定在同一位置不动目前北极星离天北极只有不到1度的距离,使它成为确定真北方向的理想参考点历史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北斗七星被称为帝车,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北极星则被称为紫微星,代表着帝王的位置古人认为北斗七星掌管着人间的吉凶祸福,因此北斗信仰在民间广为流传如何观测星空选择合适的地点选择远离城市光污染的郊区或山区进行星空观测理想的观测地应该有开阔的视野,尤其是朝南方向无遮挡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前往被认证的黑暗天空保护区,那里的天空最为纯净选择合适的时间新月前后的几天是观星的最佳时机,因为月光会影响暗弱天体的可见度每年的8月中旬(英仙座流星雨)和12月中旬(双子座流星雨)是观赏流星的黄金时段清晨时分通常大气更加稳定,观测效果更好准备必要的装备初学者可以先使用肉眼和双筒望远镜观测星空一台10×50的双筒望远镜是入门的理想选择准备一张星图或安装天文APP(如星图、星空、Sky Safari等)辅助识别天体红光手电筒可以在保护夜视能力的同时提供照明掌握基本观测技巧使用避视法观察暗弱天体,即不直接盯着目标看,而是看它旁边的位置让眼睛适应黑暗环境至少需要20分钟观测时从明亮、容易识别的星座开始,逐渐过渡到更暗弱的天体记录观测日志有助于积累经验和知识四季星空变化春季星空夏季星空春季夜空的代表星座是狮子座和室女座夏季的代表性星座是天鹰座、天琴座和天狮子座的主星轩辕十四形成一个显著的鹅座,它们构成著名的夏季大三角此镰刀形状;而室女座的主星角宿一则是外,天蝎座和射手座在银河的背景下也非春季夜空中最亮的恒星北斗七星在春季1常引人注目银河系中心区域在夏季夜空傍晚时分位于天顶附近,斗柄东指是春2最为壮观,呈现出绚丽的银河带季的天象特征冬季星空秋季星空冬季星空是一年中最为璀璨的季节,猎户秋季夜空的标志是秋季四边形,由飞马4座是最引人注目的冬季星座围绕猎户座座的三颗星和仙女座的主星共同组成仙的是大犬座(天狼星是全天最亮恒星)、3女座星系M31是肉眼可见的最远天体之一小犬座、金牛座等此外,英仙座和御夫,在暗夜条件下可以看到同时,水瓶座座也是冬季重要的星座冬季银河虽不如和南鱼座等代表水的星座也出现在秋季夜夏季明显,但仍然可以看到丰富的星云和空中星团恒星的亮度与星等恒星的亮度通过星等这一概念来表示,这一系统最早由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建立在星等系统中,数值越小,恒星越亮;数值越大,恒星越暗相差1个星等的两颗星,亮度相差约
2.512倍视星等是指从地球上观测到的亮度,而绝对星等则表示恒星在标准距离(10秒差距,约
32.6光年)处的亮度通过比较视星等和绝对星等,天文学家可以计算出恒星的距离肉眼在最佳条件下能看到约6等星,而现代大型望远镜可以探测到25等以上的暗弱天体天狼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恒星,视星等为-
1.46,而太阳的视星等约为-
26.7,是最亮的天体太阳系概览太阳内行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据了太阳内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系
99.86%的质量它是一颗G型主序星统称类地行星它们的特点是体积较小,核心温度达到1500万摄氏度,表面温、密度较大,主要由岩石和金属构成度约6000摄氏度太阳通过核聚变过程12内行星轨道位于小行星带内侧,距离太释放能量,每秒钟转化约600万吨氢为阳较近,公转周期较短氦外行星矮行星与小天体外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太阳系中还有数量庞大的矮行星(如冥43星,统称为气态巨行星它们体积巨大王星、谷神星等)、小行星、彗星和柯、密度较小,主要由氢和氦组成,都拥伊伯带天体这些小天体为研究太阳系有光环系统和众多卫星外行星轨道位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也是近于小行星带外侧,距离太阳较远,公转年来太空探索的重要目标周期较长八大行星行星平均距离天文直径地球=1质量地球=1自转周期公转周期单位水星
0.
390.
380.
0658.6天88天金星
0.
720.
950.82243天225天地球
1.
001.
001.
0023.9小时365天火星
1.
520.
530.
1124.6小时687天木星
5.
2011.
23189.9小时12年土星
9.
549.
459510.7小时29年天王星
19.
24.
0114.
517.2小时84年海王星
30.
13.
8817.
116.1小时165年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在空间分布上显示出明显的规律性,可以分为内侧的四颗类地行星和外侧的四颗气态巨行星类地行星体积较小、密度较大,主要由岩石和金属构成;而气态巨行星体积巨大、密度较小,主要由氢和氦组成从自转和公转特性来看,距离太阳越远的行星,公转周期越长,而自转周期则与行星类型更相关每颗行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水星表面布满陨石坑;金星是太阳系最热的行星;地球是唯一已知有生命的行星;火星有着巨大的峡谷系统;木星有著名的大红斑;土星拥有壮观的光环;天王星的自转轴几乎平行于轨道平面;海王星有强大的风暴系统地球我们的家园地球的物理特性地球的大气层地球是太阳系中第三颗行星,平均半径约6371公里,是太阳系内体积和质量最地球大气层由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逸层组成大气的主要成分大的类地行星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结构组成,其中地核分为内核(是氮气(78%)和氧气(21%)大气层不仅提供了生物呼吸所需的氧气,还固态)和外核(液态)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因此从太空看呈现蓝色,起到保护地球表面免受紫外线辐射和小型陨石撞击的作用臭氧层位于平流层被称为蓝色星球中,对阻挡有害紫外线尤为重要地球的磁场地球的生命圈地球磁场由地核中的液态铁流动产生,形成了保护地球免受太阳风和宇宙射线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已知拥有生命的天体,生物圈包括从海底深处到高空大气伤害的磁气圈磁场的北极和南极与地理极点不重合,并且位置会随时间缓慢层的各种环境地球上已知的生物种类超过870万种,但科学家估计实际存在的变化磁场线在南北极附近与地表相交的地方,可以观察到极光现象物种数量可能在100万到1亿之间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的影响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性挑战月球与潮汐月球的形成1科学家认为月球形成于约45亿年前,当时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称为忒伊亚)与年轻的地球相撞,撞击产生的碎片在地球周围凝聚形成了月球这一理论被称为巨大撞击假说,能够解释月球和地球岩石成分的相似性以及月球相对较小的铁核月球的物理特性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直径约3474公里,质量为地球的1/81月球表面分为明亮的高地和较暗的月海(实际上是古代熔岩平原)月球没有大气层和磁场,表面布满陨石坑月球的昼夜温差极大,白天可达127°C,夜间可低至-173°C月相变化月相变化是由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时,太阳光照射到月球表面的不同部分所造成的一个完整的月相周期约3为
29.5天主要月相包括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在满月时,月球和太阳位于地球的相对两侧;而在新月时,月球和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一侧潮汐现象潮汐是由月球(主要)和太阳(次要)的引力作用引起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地球4上大多数地区每天经历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当月球、地球和太阳大致成一直线时(新月或满月),引力加强,产生大潮;当三者成直角时(上弦或下弦月),引力部分抵消,产生小潮月球与潮汐月球是我们最熟悉的天体,肉眼可见的特征包括明暗不同的区域暗色区域被称为月海,实际上是古代火山活动形成的玄武岩平原;而亮色区域则是被称为高地的古老地壳月球表面布满大小不同的撞击坑,其中最大的坑直径超过2000公里月球与地球的互动产生了潮汐现象,这是地球上最明显的天文效应之一月球的引力作用使得海水在朝向月球的一侧和背向月球的一侧隆起,形成高潮;而在垂直于月球方向的两侧则形成低潮这种涨落随着月球公转和地球自转而周期性变化月食是另一种与月球相关的天文现象,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地球的影子投射到月球表面时就会发生月食根据月球进入地球影子的程度,可分为半影月食、部分月食和全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小行星彗星流星小行星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彗星是由冰、尘埃和岩石组成的天流星俗称流星雨,是微小的尘埃之间的小行星带中,是太阳系形成体,当它们接近太阳时,表面的冰颗粒(通常来自彗星碎片)进入地过程中的残余物目前已发现的会升华形成壮观的彗发和彗尾大球大气层时,由于摩擦生热而发光小行星超过100万颗,其中最大的是多数彗星来自太阳系外围的奥尔特的现象每年固定时间会有多次流谷神星,直径约940公里近地小行云或柯伊伯带著名的哈雷彗星每星雨,如每年8月的英仙座流星雨和星是指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的小行76年回归一次,最近一次出现是12月的双子座流星雨特别明亮的星,其中一些被认为具有潜在撞击1986年,下一次将在2061年流星被称为火流星,极其罕见的超风险,需要持续监测级火流星可在白天也能看见陨石陨石是幸存地球大气层阻力并落到地表的宇宙物质根据成分可分为石质陨石(最常见)、铁质陨石和石铁混合陨石陨石对研究太阳系早期历史有重要价值,一些陨石中含有的有机物质甚至为生命起源研究提供了线索中国吉林陨石雨是已记录的最大陨石雨之一银河系结构中央核球1高密度恒星区域,包含超大质量黑洞银盘与旋臂2大部分恒星、气体和尘埃分布区域银晕3包含老年恒星和球状星团的球形区域暗物质晕4提供大部分引力质量的不可见物质区域银河系是一个巨大的旋涡星系,直径约10万光年,包含约2000亿颗恒星其中央区域是核球,直径约1万光年,恒星密度极高核球中心有一个质量约400万倍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名为人马座A*银河系的主体是扁平的银盘,厚度约1000光年,分为薄盘和厚盘两部分银盘上分布着巨大的旋臂结构,主要有英仙臂、天鹅臂、人马臂和外臂太阳位于银盘上的猎户臂(一个较小的旋臂)中,距离银心约
2.6万光年环绕银盘和核球的是近乎球形的银晕,半径约5万光年,密度很低银晕中分布着约150个球状星团,其中包含最古老的恒星,年龄可达130亿年最外层是巨大的暗物质晕,直径可能超过100万光年,提供了银河系80%以上的质量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26,000距银河系中心光年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猎户臂上,这是位于英仙臂和人马臂之间的一个较小的旋臂200恒星邻居数量在太阳周围20光年范围内有约200颗恒星,包括比邻星、天狼星和巴纳德星等250M公转周期(年)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公转一周需要约
2.5亿年,被称为一个银河年1%银河系直径比例太阳距离银心约为整个银河系直径的四分之一,处于银河系的中等位置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宜居带内,这是银河系中适合生命存在的区域在这个区域,恒星密度适中,超新星爆发的频率较低,不会频繁干扰行星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这里的恒星多为稳定的G型恒星,像太阳这样的恒星相对常见太阳系所在的银盘区域金属丰度较高(天文学上除氢和氦外的元素都称为金属),这为形成岩质行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研究表明,银河系中心区域虽然恒星密度高,但由于频繁的恒星相互作用和强烈的辐射,可能不适合生命长期存在河外星系仙女座星系M31三角座星系M33漩涡星系M51仙女座星系是最接近银河系的大型螺旋星三角座星系是本星系群中第三大星系,也漩涡星系又称大旋涡星系,距离约2300系,距离约250万光年,是肉眼可见的最是一个螺旋星系,距离约300万光年它万光年,是一个典型的棒旋星系它与一远天体之一它比银河系略大,直径约22比银河系小很多,直径约6万光年,恒星个小型星系NGC5195相互作用,形成了万光年,含有约1万亿颗恒星仙女座星数量约400亿三角座星系的特点是具有壮观的桥状结构M51是第一个被认识到系和银河系将在约45亿年后相撞,合并成非常松散的螺旋结构和活跃的恒星形成区具有螺旋结构的星系,对理解星系形成和一个巨大的椭圆星系域,尤其在其旋臂中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宇宙的尺度宇宙的尺度是如此巨大,以至于我们需要使用光年作为距离单位一光年约等于
9.46万亿公里,是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能传播的距离即使以这样的单位,宇宙的数字仍然非常庞大从我们的太阳系开始,到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大约
4.2光年;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本星系群(包括银河系、仙女座星系等约30个星系)的直径约1000万光年;而我们所在的室女座超星系团直径则达到约1亿光年可观测宇宙的半径估计为约465亿光年,这意味着可观测宇宙的直径接近930亿光年这比宇宙的年龄(138亿年)乘以光速所能达到的距离要大得多,原因是宇宙本身在不断膨胀宇宙膨胀使得遥远天体之间的距离增加得比光传播的速度还要快宇宙的年龄大爆炸1约138亿年前,宇宙从一个极度致密和高温的奇点开始膨胀在最初的极短时间内,宇宙经历了剧烈的膨胀,称为暴涨随后,宇宙继续膨胀并冷却,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宏观结构大爆炸理论得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轻元素丰度和星系的红移观测的有力支持恒星形成期2大爆炸后约2亿年,宇宙中开始形成第一代恒星,这些恒星由于只含有氢和氦,与现代恒星有很大不同这些第一代恒星通常非常巨大,寿命较短它们在核聚变过程中合成了更重的元素,当这些恒星以超新星爆发结束生命时,这些重元素被散布到宇宙空间,为后续恒星和行星系统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星系形成期3约100亿至70亿年前,早期的星系通过合并和吸积形成了更大的星系结构这个时期恒星形成率达到峰值,宇宙中的星际气体大量转化为恒星通过对遥远星系的观测,天文学家可以看到这个时期宇宙的青春期,了解星系形成和演化的过程哈勃超深场等观测项目提供了这一时期宇宙的宝贵图像现代宇宙4近50亿年来,宇宙的膨胀速度开始加速,这被认为是由一种神秘的暗能量引起的恒星形成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许多星系变得更加成熟和稳定我们的太阳于约46亿年前形成,比宇宙年龄的三分之二还要晚现代宇宙继续膨胀,且膨胀速度还在加快,这可能导致遥远未来的星系彼此远离到无法互相观测的程度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古代天文学(公元前3000年-16世纪)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始于古代文明巴比伦人、埃及人、中国人和玛雅人都建立了复杂的天文观测系统,用于预测季节变化和日月食希腊天文学家提出了地心说模型,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影响了西方天文学近1500年中国古代的天文记录极为详尽,《史记·天官书》记录了大量天象观测天文革命(16世纪-18世纪)哥白尼在1543年提出日心说,开启了天文学革命随后,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定律,伽利略首次使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发现了木星的卫星和金星的相位变化,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证据牛顿建立了引力理论,解释了行星运动的物理机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奠定了现代天文学基础现代天文学(19世纪-20世纪中期)19世纪,天文学家开始理解恒星的本质,弗朗霍费尔的光谱分析揭示了恒星的化学成分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重新定义了对时空和引力的理解哈勃的观测证实了宇宙正在膨胀,大爆炸理论由此诞生射电天文学的发展扩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观测能力,发现了类星体、脉冲星等新天体太空时代(1957年至今)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启太空时代1969年,阿波罗11号实现人类首次登月随后,各国发射了众多空间望远镜和探测器,如哈勃望远镜、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和斯皮策红外望远镜,观测到前所未有的宇宙细节21世纪,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等新一代设备继续推动我们对宇宙的理解,人类的太空探索也扩展到火星及太阳系其他天体望远镜的发展
16082.4光学望远镜诞生年份哈勃主镜直径(米)荷兰眼镜制造商李珀希首次申请望远镜专利,开创了望远镜时代哈勃太空望远镜成为人类在太空中最重要的观测设备之一10,
0006.5射电望远镜直径(米)韦伯太空望远镜主镜直径(米)中国天眼FAST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灵敏度极高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是哈勃的继任者,专注于红外观测望远镜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地基望远镜和太空望远镜两条路线地基望远镜不断追求更大的口径以收集更多光线,现代技术如自适应光学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扰动的影响目前最大的光学望远镜是口径10米的凯克望远镜,而正在建设中的三十米望远镜TMT和欧洲极大望远镜ELT将推动地基观测能力到新高度太空望远镜虽然口径受限,但不受大气干扰,可以观测更广泛的电磁波段哈勃太空望远镜自1990年发射以来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于2021年发射,利用其强大的红外能力可以观测宇宙早期的天体不同波段的太空望远镜如钱德拉X射线、斯皮策红外和费米伽马射线共同构成了全波段的宇宙观测网络航天技术的进步载人航天技术深空探测技术从尤里·加加林的首次太空飞行到国际空深空探测器如旅行者号、好奇号火星车间站的长期驻留,载人航天技术经历了和新视野号突破了人类探索的边界电卫星应用技术运载火箭技术巨大发展生命支持系统、太空舱设计推进、离子发动机等新型推进技术提高卫星技术已成为现代生活的基础,全球和对接技术的进步使宇航员能够在太空了探测效率自主导航系统使探测器能运载火箭是进入太空的基础,从早期的定位系统GPS彻底改变了导航方式对中安全生活和工作太空服技术也从早够在远离地球的情况下做出决策放射R-7火箭到现代的猎鹰重型火箭,推力和地观测卫星提供了气象预报、环境监测期的简单气密服装发展为现代的复杂系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RTG为远离太阳的可靠性不断提高液体火箭发动机是主和资源勘探的关键数据通信卫星网络统,能够支持宇航员进行太空行走和行探测器提供了可靠电力,如旅行者号已流动力系统,氢氧和煤油/液氧是常用推实现了全球即时通信,新兴的低轨道星星表面活动运行超过45年,仍在发回数据进剂组合可重复使用技术的突破(如座如星链正在为全球提供高速互联网接SpaceX的猎鹰9号一级回收)大幅降低入太阳能电池板、轻量化材料和小型了进入太空的成本,为太空探索的普及化电子设备的发展使卫星更加高效和长奠定了基础寿2314中国的航天成就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这颗卫星重173公斤,在太空中播放了《东方红》乐曲,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开端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对中国科技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证明了中国具备了进入太空的基本能力神舟飞船与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搭载杨利伟进入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的国家随后的神舟系列任务不断取得突破,包括首次太空行走、首次交会对接等成就2012年神舟九号实现了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刘洋成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截至目前,神舟飞船已安全送多位航天员往返太空嫦娥工程与月球探测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始于2007年嫦娥一号的发射,实现了绕月探测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实现月球软着陆,玉兔月球车在月面开展探测2019年,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篇章2020年嫦娥五号完成月球采样返回,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地月往返能力天宫空间站与深空探测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序幕2022年底,空间站基本构型完成,进入长期有人驻留阶段与此同时,中国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于2021年成功着陆火星,祝融号火星车开展了表面探测2020年发射的北斗导航系统完成全球部署,为全球用户提供精准定位服务未来,中国还计划开展小行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深空任务思考与讨论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随着我们对宇宙的了解不断深入,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观念也不断变化从古代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再到现在认识到银河系只是宇宙中无数星系之一,人类的宇宙观不断扩展思考这种认知的转变对人类文明的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生命的可能性费米悖论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宇宙中存在大量适合生命生存的行星,为什么我们还没有观测到外星文明的迹象?随着系外行星的大量发现,特别是宜居带行星的确认,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思考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智能生命?如果存在,它们可能以什么形式存在?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接触到外星文明,应该如何应对?宇宙的终极命运宇宙的未来命运是什么?目前的观测表明宇宙正在加速膨胀,这可能导致热寂结局,即所有星系都会远离到无法互相观测的程度,最终所有恒星都会耗尽能量思考了解宇宙的终极命运对人类当前的活动有何意义?面对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短暂,人类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价值和目标?太空探索的伦理与责任随着太空探索的深入,我们面临着诸多伦理问题太空资源应该如何分配?太空垃圾如何处理?对其他天体的探索是否会带来污染?思考我们应当制定怎样的太空伦理准则?如何在推进太空探索的同时,确保我们不会重复地球上的环境问题?各国之间应该如何合作以实现太空探索的可持续发展?。


